安庆市2014-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
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
选择题(本大题共2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50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在答题卷作答。)
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
答案 C D C C B B B B B C
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
答案 A B C D C B D B A D
题号 21 22 23 24 25
答案 B B B D C
非选择题
26.中西方差距(15分)
(1)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呈上升趋势,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;到1860年英美与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基本持平。(2分)
(2)不矛盾。(1分)材料一着眼于英、美、中、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,而材料二所说的差距是从双方整个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(2分)。当时的东西方已处于不同的发展道路上,东方仍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的老路上徘徊,而西方则开始进入工业文明社会。(3分)
(3)答案l: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,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。(5—7分)
材料与史实:运用充分;运用较充分。
抽象视角,如把中西方差距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考量,是否顺应时代潮流。
论述:论述充分;论述较充分。
叙述: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。
答案2: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,并对此作出解释。(3—5分)
材料与史实:运用充分;运用较充分。
视角: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,如西方迅猛发展与中国落后的原因分析。
论述:论述充分;论述不够充分。
叙述:叙述形成结构;叙述连贯流畅。
答案3: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,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。(1—3分)
材料与史实:运用较多材料;运用较少材料。
视角:提炼出一个视角。如,仅仅分析西方发展原因或中国落后原因。
叙述:叙述完整流畅;仅能列举。
答案4: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。(1分)
其他答案: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,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。(0分)
27.(18分)
(1)17—18世纪:中国农耕文明发达。(2分)
19世纪: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、掠夺的对象。(2分)
近年来:①中国威胁论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。③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。④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,抵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。(任答两点得2分,)
(2)洋务派。(1分)
论据:①西方近代建立代议制民主,使人类进入法治时代,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。②西方近代发生了文艺复兴、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,解放了人类的思想。(任答两点得2分)
(3)背景:尼克松访华,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。(2分)
答案1: 不是。(1分)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;文革中民主法制遭严重破坏;思想僵化。(2分)
答案2 是。(1分)生活方式简单,资源消耗少;人们崇尚节俭。(2分)
(4)广泛交流、深入交流,增进了解;(求同存异)和而不同;等等。(4分)
28、参考答案:(1)特点:形式是考试,公正、法定性;标准是唯才是举。(2分)作用: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;笼络了知识分子精英,提高了官员的人文素养,巩固了封建统治。(2分)
(2) “西文”指的西方的语言文字,以英语为主。(1分)“西艺”主要指与近代军事和工业有关的专业技术。(1分)积极作用:新式学堂的开办,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,为洋务派培养了一批外语人才、科技人才、军事人才和外交人才,为中国近代化的基础教育、实业教育、技术培训和高等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,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。(4分)
(3)当时我们党制定经济建设的路线,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,制定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,而是一五计划实施重点是重工业,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,这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培养,因此当时教育任务的重点是搞好高等教育。(3分)
(4)目的:促进教育公平,发展基础教育。(2分)
认识:教育改革与政治改革相互促进;国运兴衰,系于教育;普及教育,实现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发展方向;教育内容要与时代需要相结合。(2分)